記者乘船7個多小時至黃渤海交界處,在山東長島南隍城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跟蹤采訪5日
探訪“藍色糧倉” 體驗耕海牧漁
位于長島南隍城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的經海005號大型深遠海智能網箱平臺。李鵬 攝
2022年,葛茂武被聘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員工,主要承擔海洋牧場貝類底播增殖等工作?!皩⑽r夷扇貝苗在南隍城島近岸海域養殖到3厘米左右后,選出一批投進牧場?!备鹈湔f,貝類有修復水質、涵養生態的作用。與此同時,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還在海中投魚礁、種海草,持續修復海底生態。
南隍城島漁民在近岸海域養殖小魚,等魚長到合適規格,再由企業放到深海網箱內養殖。李鵬 攝
聰明的智能網箱
以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裝備技術為支撐,僅需兩名工作人員,即可輕松養殖100萬尾黑魚
船只駛近經海005號網箱,蔚藍的海面上,一座方形平臺映入眼簾:四根粗大的圓形鋼柱直插海底,平臺上鋼架縱橫,頂部托著幾間白色屋子。船緩緩停下后,劉玉磊大步一跨,嫻熟地跳到平臺上。記者緊隨其后,切身感受到了網箱之大:順著樓梯一圈圈攀爬,再穿過條條走廊,才來到工作區。
“平臺單體網箱底座長寬均為68米,養殖水體達9.4萬立方米,可養殖100萬尾黑魚。”劉玉磊介紹。
網箱大,不只是為了多養魚。劉玉磊說,與傳統網箱高密度養殖不同,經海005號網箱深度達30多米,養殖其間的海魚能充分運動起來,還能避免長期日曬;海水表層與底層溫度不同,海魚可以上下游動,選擇舒適的溫度,避開嚴寒酷暑。
網箱大,運維人員卻不多。經海005號網箱僅有兩名工作人員,一人負責運維設備,一人負責養殖。拐進一間工作室,00后運維工程師石洪志坐在設備前,手握操縱桿,緊盯電子屏。別看他年紀輕,說起網箱技術頭頭是道。
2023年6月,農業農村部等八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深遠海養殖發展的意見》提出,推動跨學科聯合攻關,加強深遠海養殖技術和設施裝備研發創新,不斷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水平。
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搭建了漁業物聯網大數據平臺,智能網箱上布設了500多個監測點,實時監測養殖、裝備、水質、水文、氣象等信息。順著石洪志的手指看去,電子屏上一張網箱三維立體圖清晰可見,“這一簇一簇紅點就是魚群。平臺能實時查看魚群的分布情況、生長狀態,還能利用聲吶和激光雷達精準數魚?!笔橹菊f。
人臉識別司空見慣,經海005號網箱實現了“魚臉識別”——通過雷達和雙目視覺系統,能夠看到每一條魚的面部特征,以及它的品種、體長、體重等信息。“魚兒上市前,我們根據客戶需求,給魚配上二維碼,記錄它們的生長地點和生長過程,讓消費者吃得放心?!笔橹菊f。
“到點喂魚了?!别B殖工程師王殿超步入操作間,向記者手一揮,“來,體驗一下,一鍵喂魚。”
同傳統的喂魚方式大不一樣,記者來到設備前,輕點鼠標,全自動飼料灌注系統便開始運轉。這是如何實現的?
“網箱共有7個投喂口,通過哪個口喂、具體喂多少,大數據平臺自主研判發出指令。”王殿超介紹,根據風向、水的流向等后臺信息,飼料灌注系統精準選擇投喂口,可防止飼料流到網箱外;利用雙目視覺系統技術,自動分析魚的長度、重量和健康狀況,精準計算出所需飼料量。
“精準投喂減少了飼料浪費,也避免了殘渣沉積造成的污染,保護了海底生態?!蓖醯畛f,相較于傳統養殖,以前10個人干一天的工作量,現在1個人僅需半小時即可完成。
“智能網箱平臺歷經風浪洗禮,各項技術日臻完善?!眲⒂窭诨貞浀?,經海001號網箱交付后不久,海上刮起大風,網衣被扯出了口子,跑了很多魚。后續建設中,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改進了網衣技術,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為原材料,網線強度高、耐海水侵蝕。與此同時,配備高清攝像頭的水下巡檢機器人能第一時間發現網衣破洞,進一步提高管理效能。
科技賦能,保障海上生產安全。記者拿出一支筆,立在經海005號網箱指揮室的地面上,5分鐘過去了,筆依然紋絲不動。是什么技術讓網箱“穩如泰山”?劉玉磊介紹,利用成熟的海上鉆井平臺技術,經海005號網箱實現鋼體下沉,能牢固地“坐”進海底,目前已經受住12級臺風考驗。
在網箱平臺上,員工往往一住就是一個月,遇上惡劣天氣,還得待上更多天。茫茫大海上,員工生活有保障嗎?
記者住進了經海005號網箱宿舍,室內潔凈雅致,還配備了電視機、除濕器、空調等電器。窗外氣溫跌至冰點以下,平臺上的積雪還未融化,宿舍內卻溫暖如春?!巴ㄟ^風能、太陽能等多種發電方式,保證平臺供電的穩定和安全。”劉玉磊說。
第二天午飯時間,走進一旁的廚房,飯菜飄香,冰箱內裝滿了新鮮的果蔬、雞肉、豬肉。劉玉磊下廚掌勺,做了一道紅燒魚,“試試,來自深海的美味,鮮得很!”記者嘗了一口,魚肉嫩滑,還泛著淡淡的甜味?!斑@里水好,魚也鮮甜?!眲⒂窭谡f,“海鮮是家常便飯,其他食物也供應充足。平時會有船定期來送補給,每次至少夠吃半個月?!?br />
在平臺的幾日,記者與王殿超聊天得知,今年春節,他要留在平臺過年?!暗也⒉还聠巍_@里網絡信號很好,可以在海上看春晚,還能和家人視頻聊天?!蓖醯畛f。
先進的活魚運輸
全程無接觸收魚、運魚,從深海網箱到陸地運輸存活率近100%,確保產品一路領“鮮”
深海養出的新鮮魚兒,怎樣“游”上千家萬戶的餐桌?春節臨近,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大訂單不斷,劉玉磊早起領著大伙兒去各網箱收魚,記者也體驗了一把收魚的過程。
清晨6時許,伴隨著“噠噠”的馬達聲,活魚養殖運輸船緩緩靠近經海006號網箱。劉玉磊告訴記者,此前,一個收魚網已布設于網箱內,通過投喂餌料等方式,將魚兒引進了“肚子”里。
船只錨泊后,網箱平臺上的起降機揮舞鐵臂,快速將收魚網提起,將魚兜??;隨后,起降機再將一個圓形網兜伸入收魚網底部。
“一二三,使勁!”幾名工作人員站在收魚網外圍的固定架上,看到哪里魚多,就把網兜往哪拽。記者戴上工作手套,加入隊伍,同大伙兒一起攥緊網兜的繩子。伴隨著整齊的號子聲,魚兒被激上水面,“滑”進了網兜里。“起魚啦!”劉玉磊一聲吆喝,滿滿一兜黑魚被徐徐吊起,送入船艙。
“按下操控按鈕,3個多小時能將整艘船裝滿,約1.5萬斤魚?!眲⒂窭谡f。中午,劉玉磊又趕往經海004號網箱,那里還有一批鱸魚待收。結束時已是傍晚5時30分,記者同劉玉磊道過別,搭乘運輸船趕往下一站。
與傳統養殖運輸船相比,活魚養殖運輸船有啥不同?在船上,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張家瑜領著記者轉了一圈。“船上設施齊全,配有水循環、水溫調節、艙內監控等系統,讓海魚始終生活在舒適環境中?!睆埣诣そ榻B。
運輸是漁業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從南隍城島到八角港,一般需要6到8個小時,傳統養殖運輸船費時費力,難以保證魚的成活率、新鮮度。”張家瑜說,2021年,公司向所在的煙臺黃渤海新區提出建造活魚養殖運輸船的需求。
“接到企業訴求后,我們第一時間向農業農村部提出申請?!睙熍_黃渤海新區海洋經濟發展局海洋經濟發展處處長徐希水介紹,煙臺市以獲批山東省養殖運輸船建造管理試點為契機,出臺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制定承載不同養殖水產品運輸功能的標準船型,并于2023年初交付了首艘活魚養殖運輸船。
“目前公司研發的生態活魚養殖運輸船‘魯煙開漁養運66601’號,裝卸裝置比我們今天這艘更先進,具有魚艙遙控收魚、趕魚等作業功能,可進一步減輕船員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裝載量也更大,一次最多可運輸60噸活魚。”張家瑜說。
“魯煙開漁養運66601”號生態活魚養殖運輸船。李鵬 攝
次日凌晨1時多,活魚養殖運輸船順利抵達八角港。岸上接應的工作人員翹首以待,運魚物流車已經做好準備,調好了適合魚生活的水溫和氧氣濃度。運魚物流車駛至活魚中轉倉后,魚經過分揀,被有序轉運至中轉倉養殖車間。魚入水池,定睛一瞧,一條條游得歡快。
“人工全程無接觸收魚、運魚,保障魚從深海網箱到陸地運輸的存活率接近100%。”張家瑜說,為了保證口感,這批魚會在一周內賣出。部分被直接拉走,部分被送往附近加工廠,經刮鱗、挖鰓、冷凍處理后,運往發貨倉,“客戶網上下單,倉庫直接發貨,冷鏈物流車運輸,大部分訂單能在48小時內送達?!?br />
轉型的海島漁民
建立聯農帶農機制,鄉親們收益更穩,吃上“生態飯”“旅游飯”
裝備養殖體量大,對周邊漁民收入有啥影響?記者再度乘船返回南隍城島,一探究竟。
捏一把魚食,南隍城島漁民魏新林揚手一丟,均勻撒向網箱,水面瞬間沸騰起來,魚兒爭先恐后探出腦袋,嘴巴一張一合?!懊扛羲奈逄煳挂淮危鹊浇衲昴甑?,這批小魚就會被送到海洋牧場繼續養殖。”魏新林介紹,打他記事起,就跟著父輩在海上謀食;現在他依然養魚,但與過去大不同。
2021年以來,煙臺充分利用實施“百箱計劃”的契機,建立聯農帶農機制。長島借勢推廣“牧場+漁戶”接力養殖模式,引導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與周邊養殖戶簽訂合作協議?!捌鸪?,鄉親們擔心大企業搶占市場,心里難免有所抵觸??蓪嶋H上不但沒有形成競爭,反而合作共贏?!蔽盒铝趾炗唴f議后,養了3個小網箱的黑魚,每個網箱放5萬尾魚苗,等小魚長到合適規格,再由企業放到深海網箱內養殖。
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智能網箱投放魚苗。本報記者 李 蕊攝
“接力養殖好處多?!蔽盒铝终f,過去漁民養出成品魚需要3年,回本周期長;與海洋牧場合作后,漁民只需養殖前半程,魚苗長到四兩至半斤,就賣給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養殖密度變小,養殖時間也縮到一年半,回本時間快了,承擔的風險小了,“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還經常派技術人員過來現場指導?!?br />
過去,漁民銷售渠道窄,市場行情不穩。如今,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以高于市場的價格收購,漁民收益更穩。2022年,魏新林的3個網箱純收入15萬元。截至目前,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已與南隍城島上的漁業合作社100余戶漁民簽訂合作養殖協議,每年收購魚苗150多萬斤。
“聯農帶農,還要積極拓展海洋牧場發展功能,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集生產、觀光、垂釣、餐飲、娛樂、文化、科普等于一體的現代化漁業綜合體?!睙熍_市委常委、秘書長于鋒介紹,近年來,煙臺在長島大力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除了發展深遠海養殖,一些休閑型海洋牧場也在加速發展。
“依托海洋牧場,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與南隍城村合作成立旅游公司,開展海上垂釣、海上休閑觀光等項目?!蹦馅虺青l黨委書記葛猛介紹,每年5至10月旅游旺季,日均進島游客約200人,一些漁民轉行開辦民宿、農家樂。
南隍城島漁民唐瑋婷如今就經營著一家民宿。穿過小巷,記者來到她的“漁民小庭”,正巧碰到一位客人回到民宿,左手拿魚竿,右手提著桶,笑瞇瞇地說:“我是聽朋友介紹來的,說這里有海洋牧場,能釣到大魚。”
“來島上度假的游客,很多都是來海洋牧場釣魚的?,F在快過年了,游客比前一陣子多,不過還是趕不上旺季。夏天你要來看,游客一撥接一撥?!碧片|婷告訴記者,她新開的另一家民宿正在裝修,今年夏天可開門迎客。
2023年12月,山東省政府批復設立山東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170平方公里,位于南隍城島、北隍城島東部海域。
“開發區將按‘1+N’布局產業,‘1’即海上養殖區,‘N’即多個產業配套基地。”兼任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的于鋒表示,“我們將以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帶動海洋食品、海洋裝備等發展,由‘一條魚’牽出‘一條鏈’,努力在海洋牧場融合發展上取得新突破?!?br />
《人民日報》(2024年2月2日 13版)
歡迎轉載,請注明作者和東岳客(ID:rmrbssd),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