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云集,共商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大計;密集簽約,深遠海養殖產業鏈條更加完善;網箱下水,海洋產業開啟智能化新時代……
15日—16日,首屆中國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首期深遠海養殖探索與實踐高級研修班在開發區舉行。研討會以“科技賦能產業·創領綠色發展”為主題,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煙臺市人民政府主辦,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管理委員會、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承辦。
權威論道,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
中國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之路應該怎么走?首屆中國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首期深遠海養殖探索與實踐高級研修班開幕式上,權威專家帶來一場場富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專題報告,為整個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麥康森在題為《探索中國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專題報告中,闡述了我國深遠海養殖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且給出了諸多可行性建議。隨后,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付世曉通過講解挪威深遠海養殖裝備發展,總結了對我國行業發展的啟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向往更高質量的生活。民以食為天,中國承擔起向世界人民提供優質蛋白質的使命,而深海漁業是很重要的方向。”他說,深遠海養殖有著美好的前景,但是深遠海養殖對我國而言是個探索與實踐的過程,在遠離陸基的地方建設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海工裝備技術等面臨很多挑戰,不是小網箱的拓展而是傳統海工的升級,包括經海漁業在內的國內企業都在做著很好的嘗試。
當天下午,山東省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黨安濤、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副院長、教授溫海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等業內專家還將深遠海養殖裝備機遇與挑戰、深遠海養殖模式探討、深遠海養殖水產品的加工與流通,分別從裝備方向、養殖方向、加工流通方向進行專題對話。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船級社、挪威船級社等100余家高校院所、科研單位、行業協會、認證機構、骨干企業的專家和企業家參加,共商發展大計。在深遠海養殖發展的關鍵節點召開的研討會,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有積極意義。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認為,深遠海養殖將帶動中國海水養殖業向高質量發展,可以預見的是,深遠海養殖產品將在中國水產品總量中占比會越來越高,深遠海養殖將撬動龐大的產業鏈條。
攜手向海,煙臺向世界發出邀請函
一場“國字號”研討會,聚集了行業大咖,也聚焦了全國目光。
向海圖強,是煙臺的光榮使命。開幕式上,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向與會人員推介煙臺現代漁業有關情況。
煙臺有著優質的資源稟賦。
瀕臨渤海、黃海,海岸線長1037.9公里,對應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有大小島嶼230個,沿岸分布有萊州灣、龍口灣、芝罘灣、丁字灣等7處較大海灣,擁有各類漁港96處。煙臺海洋漁業資源豐富,近海漁業生物品種有200多種,有捕撈價值的100余種,主要養殖品種包括海參、鮑魚、扇貝、對蝦、名優海水魚類、海帶,是全國重點漁區和優勢水產品重要產區。全市共有漁業村227個,各類漁船1.1萬余艘,漁業從業人員48.9萬人。近年來,我市以生態、優質、高效、安全為發展理念,著力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現代漁業向科技化、集約化、品牌化轉型升級,不斷提高現代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2020年,全市完成漁業經濟總產值1046.2億元,水產品產量172.6萬噸,漁民人均純收入3.2萬元。
煙臺的基礎條件優越,產業基礎雄厚、優惠政策密集,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可。“十四五”期間,煙臺市將以提高漁業要素利用效率為核心,以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前提,大力推進漁業轉型升級,引導漁業向深遠海拓展、向綠色高效轉型,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2025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保持在160萬噸左右,大力發展海洋牧場,推進海水養殖綠色發展,推進海水養殖園區化發展,推進水生動物疾病防控體系建設,優化海洋捕撈業結構,積極推動漁港經濟區建設,積極發展遠洋捕撈業,做大做強水產品加工業,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推動休閑漁業特色發展。
優渥的發展環境中,培育了一大批優質本土企業。活動中,專家和業內認識還赴中集來福士龍口建造基地網箱建造現場、八角灣海洋經濟創新區總部基地以及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展廳參觀。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副院長、教授溫海深對我市近年來海洋漁業產業發展點贊,對經海漁業在產學研方面的示范和引領作用表示贊同,接下來也將繼續在魚苗培育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崔和也給予經海漁業高度評價,“經海漁業雖然是一個新兵,但是背后有著強大的實力支撐,目前的漁業正在經歷著由傳統向著現代化轉變的時期,經海漁業剛成立就步入了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在業界的名氣和知名度會逐步提升。”他說。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開幕式上,煙臺也再次向世界發出向海圖強的邀請函——讓我們攜手開展真誠務實、互利共贏的交流合作 ,共同譜寫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項目簽約,經略海洋再揚風帆
首屆中國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首期深遠海養殖探索與實踐高級研修班開幕式上,裝備化水產養殖等3個合作項目簽約,助力經略海洋再揚風帆。
儀式上,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與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簽署了關于推動裝備化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合作備忘錄;國家海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煙臺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海洋腐蝕與防護工程示范戰略合作協議;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煙臺國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管理委員會、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簽署了金融助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意向。
“通過我們前期的工作,自貿區煙臺片區內現代漁業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的路徑已經成形,此次簽約的項目,很好得布局在現代漁業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洋經濟發展局黨委委員、海洋經濟處處長徐希水說。開幕式上,煙臺經海藍色種業創新研究院(籌建)揭牌。“研究院就是一個大平臺,也是一個入口,它將吸納前端專家籌劃的新品種通過研究院,輸入到經海產業鏈體系內, 孵化出更多本地種業品牌。”徐希水說。
煙臺經海藍色種業創新研究院將有力推動煙臺海洋漁業從一產轉向二產和三產、從近岸走向近海、從“看天吃飯”走向可控的“裝備化”和“數字化”,開創煙臺“陸海島”一體化深遠海全鏈發展新階段。
YMG全媒體記者 楊春娜 通訊員 尹夢 王聰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