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大小新聞客戶端9月14日訊(YMG記者 楊春娜 通訊員 李鵬)13日,在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開發區管委會等部門見證下,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以下簡稱“水科院黑龍江所”)、黑龍江鉆心湖漁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鉆心湖漁業”)簽署合作協議,這標志著經海藍色種業研究院首個賦能轉化項目落地。根據協議,未來三方將共同開發三文魚等鮭鱒魚資源、技術、模式、渠道和市場等產業要素,促進鮭鱒魚產業發展和陸海聯動養殖規劃實施。
鮭鱒魚類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向世界各國推廣的優質養殖品種,也是我國名特優新魚類品種之一,但以往種質資源對進口依賴較大。在國家、省部資金支持下,水科院黑龍江所歷過17年努力,所培育的虹鱒“水科1號”于2021年成為我國11個水產新品種之一。
此前,水科院黑龍江所、牡丹江市農業農村局、寧安市農業農村局及鉆心湖漁業一行已前往南隍城島,考察了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落地的“經海001—003號”深海智能網箱運營情況,深入探討了鮭鱒魚養殖的遠景規劃和現實養殖的可行性。經海漁業此次與水科院黑龍江所、鉆心湖漁業跨區域產業合作,將優質鮭鱒魚種在淡水繁育并鹽化后,引入海水養成,形成“陸海接力”一體化養殖模式。
如今,經海漁業在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的大力支持下,注冊成立了“煙臺經海藍色種業研究院”。未來,經海漁業將繼續發揮其在深水智能網箱和產業鏈整合上的優勢,聚合鮭鱒魚產業技術、渠道、市場等產業鏈優秀資源,讓中國人吃上本土海水養殖的三文魚等鮭鱒魚類。
責任編輯: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