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記者 趙志杰 楊春娜 通訊員 李鵬 攝影報道
9月9日上午,長島南隍城島碼頭,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綜服部工程師劉誠,正頂著“秋老虎”的余威,帶領工人向運輸船調吊運餌料。
若網在綱,有條不紊。他們心中充滿著希冀,在南隍城島附近的深水海域,亞洲最大的首批量產型深海智能網箱“經海001號”約60萬尾養殖黑鲪每條已經一斤多,冬捕季還會成長得更大更肥。
這也意味著,經海的這條活魚今年將“游”上百姓餐桌,創造中國黑鲪深海養殖的歷史!今后,即便在伏季休漁期,也將有深海魚滿足更多消費者的市場需求,改善國人的膳食結構。
起步不凡 海工速度步履堅
經海漁業“加速度”的背后,是煙臺市政府與央企中集服務國家海洋發展戰略、結合自身優勢的謀定而后動。
煙臺得風氣之先,是東方海上絲綢之路首航地,中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城市,漁業總產值、水產品總產量和出口額均居全國前列;中集海工是我國海洋高端裝備工程的行業龍頭,有著深遠海養殖平臺建造的豐富經驗。
強強互補,起步不凡——
2019年12月,煙臺市政府與中集集團簽署戰略協議,合作籌建中國海工北方總部;
2020年4月,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成立,郭福元被任命為經海漁業總經理。這位中集海工人技術人員出身的“老海工”,對于海工裝備建造有著豐富的經驗,曾參與建造全球最大的深水養殖工船“Havfarm1”。
2016年,中集集團應對國際油氣市場挑戰,戰略布局深遠海漁業領域,郭福元作為一名闖將,早已開啟了他的“油轉漁”深度跨界歷程。
時勢造英雄。郭福元曾經帶領團隊,僅用46天就造出了規格為20m×20m×20m的第一代漁業海上自升式平臺。
海工速度,步履鏗鏘。郭福元帶領團隊,加速推進海洋牧場“百箱計劃”——
2020年7月、8月,經海漁業第一屆、第二屆黑鲪魚苗訂購會舉行;
2020年12月,“百箱計劃”首批量產型深海智能網箱開工建造;
2021年5月,首個網箱“經海001”下水交付;
……
“一條三文魚,養活了整個挪威。煙臺市政府與央企面向深遠海的合作,是一個創舉,也是發展深遠海養殖的規律使然。”郭福元深入領會上級決策精神,以中集海工人的實干精神,帶領極具凝聚力的經海團隊,從科研攻關到育苗養殖,從后勤保障到營銷策劃,熱情高昂、活力四射。
征鼓聲聲,催人奮進。
在無風三尺浪的深海養殖平臺上,年輕的工程師紀翔一待就是一個月。他不無自豪地說:“跟郭總一起在海上幾天幾夜,帶著激動的心情參與了網箱平臺安裝投用。如今每日精心進行網箱平臺維護,看著黑鲪一天天健康長大,感覺自己在從事一件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業。”
在南隍城島經海分部,經海漁業后勤保障和養殖人員每天早上5點起床,5點半便或奔赴育苗基地、或為平臺準備配送物資,沒有一個閑人。工程師祝凱說:“我負責統籌平臺和島上的生活和生產物資調配,事無巨細,有活兒大家不分彼此,都一起干。島上生活現在是苦了點,但大家對‘百箱計劃’的前景充滿了期待!”
推進快速 帶動產業健步走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網箱,投放在位于山東半島最北端的南隍城島海域。近鄰,就是南隍城國家級海洋牧場,這里是中國最負盛名的皺紋盤鮑原產地,也是北京奧運會山東省唯一指定海產品。
長島南隍城鄉黨委書記、鄉長劉國明談及與經海漁業的合作,語調激昂,漁鄉人的豪爽實干與經海速度相得益彰。幾個關鍵詞讓記者印象深刻——“合作順暢”“推進很快”“超出預期”。
劉國明認為,經海漁業走的是一條裝備化、品牌化、智能化之路,國有資本、專業管理使之在國家經略海洋中走在了前列,在收購混合所有制企業南隍城海洋開發有限公司過程中,雙方合作順暢。
“經海漁業的效率很高,對項目推動很快,在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今年還能夠連下四個網箱,令人贊嘆。”劉國明告訴記者,“我們未雨綢繆,提前商定通過成立漁業合作社,‘公公’對接合作魚苗收購事宜,這一模式也陸續在其他島鄉得到推廣。”
傳統近海養殖都是各自為戰,抗風險能力差。如2016年,南隍城島養殖黑鲪大面積死亡,很多漁民損失達到一半以上。劉國明2019年調任南隍城鄉,對此也有耳聞,經海漁業落實國家政策,服務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服務,帶動產業走上了標準統一、品質高端的產業化之路。
劉國明介紹:“‘百箱計劃’進展速度之快超出預期,實現了‘大手牽小手’‘大漁牽小漁’‘大網帶小網’。漁民養殖周期短、資金回流快,收入也超出了預期。”
經海漁業的品牌文化與服務效率,使之與各漁業合作社、散戶的合作形成良性循環。各地更多的漁民愿意投身規范的魚苗養殖了,在養殖魚收購過程中的合作也產生了高效率。
經海效率,窺一斑而知全豹。
品牌經海 “游”上餐桌產出快
民以食為天。作為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的實施單位,經海漁業以“創領中國現代海洋漁業全產業鏈模式”為使命:有能力讓百姓餐桌更豐盛、更健康,有責任帶給國人更多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深海“藍色糧倉”水深魚肥,鷗飛魚躍,令人期待。經海漁業已提前布局產品鏈,為迎接產出,“海工魚宴”品牌提前上線運營,加工合作、營銷推廣環節同步推進。
亞洲最大的首批量產型智能網箱“經海001號”黑鲪魚豐收在望,不但將“游”上百姓餐桌,還會在以多種形態呈現在消費者面前!
產出之快,令人嘆服。漁民們感嘆,這是在灣區近岸養殖不可想象的事情。他們贊嘆,經海網箱養殖深海水質好,餌料豐富,更適合未來養殖業發展。其實,科技引領,科學研判,出魚時間已盡在經海漁業計劃之中。
早在一年前,經海漁業成立之初,“海工魚宴”等一批商標已開始申請注冊,加工、營銷鏈條已開始運轉。
既有“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創業精神,又有“綱舉目張、執本末從”的從容不迫。
8月初,“海工魚宴”品牌也已率先上線運營。“海工魚宴”商城內,既有海味休閑零食,接下來,活魚、三去冰鮮魚等深遠海高品質生鮮,無疑將成為最大賣點。今后,隨著經海海洋牧場的投石造礁,海參、鮑魚等各類海珍必然也會一一為消費者呈上。
煙臺經海漁業開通了“海工魚宴海鮮旗艦店”,市民可通過關注經海官方公眾號“煙臺經海漁業”,從右下方進入“海工魚宴”,也可在微信小程序搜索“海工魚宴”進入。專業的冷鏈運輸,讓消費者無論身處何方,都可以品嘗新鮮、豐富的經海深海海珍。
產業為基,創新為核。6月,經海漁業在海洋蛋白產業上提前進行戰略布局,規劃以海洋蛋白為核心產品,進而帶動全產業鏈、供應鏈、要素鏈集聚。
經海漁業未雨綢繆,一次次站上新的起跑線。
承載著煙臺建設海洋經濟大市的殷殷期盼,承載著中國海洋經濟挺進深遠海的美好愿景,經海人風帆勁鼓、乘風破浪,正創造著我國深遠海養殖的一個個新記錄!
責編:李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