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承著經略海洋,發展海洋經濟,實現海洋強國夢的信念,以科技創新精神為魂,以中集海工硬核技術為芯,以深遠海智能養殖設備為器,立“一條魚,一個產業鏈發展”為目標,用“陸-海-島”一體化發展模式,重點布局海洋牧場、智慧漁場、漁業園區、休閑漁業、培種、育苗、養殖、加工、貿易、冷鏈物流等全產業鏈環節。
發展漁業,種業先行。8月23日,煙臺經海藍色種業研究院正式注冊成立。十四五規劃意見稿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種業,種質資源是推動現代種業創新的物質基礎、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芯片”。在十四五規劃意見的引領下,煙臺市提出打造水產種業“北繁基地”。2021年5月15日,在“首屆中國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首期深遠海養殖探索與實踐高級研修班”活動中,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敬東,煙臺市副市長、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牟樹青為研究院揭牌。在各級領導和高校院所的協助下,經過三個月的籌備,煙臺經海藍色種業研究院正式注冊成立,未來將坐落于煙臺八角灣海洋經濟創新區。
“首屆中國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首期深遠海養殖探索與實踐高級研修班”活動中,煙臺經海藍色種業研究院成功揭牌
打造適合煙臺的深遠海養殖發展道路,是“十四五”期間煙臺海洋牧場向縱深發展的關鍵點。煙臺的基礎條件優越,產業基礎雄厚、優惠政策密集。經海漁業依托智能網箱平臺和尖端技術合作,橫向拓展產業鏈版塊,全鏈布局,縱向深挖技術,添補深遠海養殖領域技術空白。致力于打造深遠海智能裝備化“類野生”養殖,從根本上改變煙臺深遠海養殖粗放型生產模式,使得煙臺真正進入深遠海智能化時代,打造藍色經濟新樣板,引領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
煙臺經海藍色種業研究院作為經海漁業的科研平臺,以經海漁業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養殖模式為基礎,圍繞“一條魚一個產業鏈”的產業化路徑,發揮北方名優特海洋種質資源優勢,依托煙臺在魚、參、貝、藻等種業開發和產業積淀,搭建現代水產種業“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平臺,科學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藍色種質資源,打造以生態化、標準化、智能化、信息化、品牌化為發展理念的創新性產業集群和育繁推示范性樣板。未來,將建成以地方經濟品種為核心,以全國性、全球性優勢品種為補充的北方良種、良苗、良品的科研高地和貿易中心,加快實現水產種業“北繁基地”的建設目標。
煙臺八角灣海洋經濟創新區總體空間結構效果圖
未來,經海漁業計劃布局100套深遠海養殖裝備,有利推動煙臺海洋漁業從一產轉向二產和三產、從近岸走向近海、從“看天吃飯”走向可控的“裝備化”和“數字化”,開創煙臺“陸海島”一體化深遠海全鏈發展新階段,并以煙臺模式為示范,形成“總部煙臺、輻射全國”,以海洋蛋白為核心產品,帶動全產業鏈、供應鏈、要素鏈集聚,打造裝備水平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現代化海洋牧場,創領中國現代海洋漁業全產業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