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承著經略海洋,發展海洋經濟,實現海洋強國夢的信念,以科技創新精神為魂,以中集海工硬核技術為芯,以深遠海智能養殖設備為器,立“一條魚,一個產業鏈發展”為目標,用“陸-海-島”一體化發展模式,重點布局海洋牧場、智慧漁場、漁業園區、休閑漁業、培種、育苗、養殖、加工、貿易、冷鏈物流等全產業鏈環節。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副院長溫海深教授率該校魚類繁殖生理與種子實驗室團隊成員正高級實驗師張美昭,副教授李吉方、李昀、齊鑫,實驗師張凱強和助理實驗師王海亮一行七人蒞臨經海漁業。本次來訪主要圍繞經海漁業2020年花鱸苗種繁育工作進行階段性總結,并對2021年即將開展的科研技術合作展開研討。經海漁業總經理郭福元、科研部經理史春芳、養殖事業部經理呂建國、專家工程師曹學彬等全程陪同。
本次溫教授及其團隊的來訪,是自經海漁業成立,決定開展優質花鱸魚苗繁育工作以來的第五次到訪。作為經海第一批花鱸魚苗的“場外守護神”,溫教授及其團隊之前四次來訪,與經海科研及養殖團隊共同解決了“花鱸產前準備”、“魚苗開口”、“魚苗餌料轉換”及“魚苗自殘”等相關問題。
此次來訪,溫教授一行先是前往位于高新區的經海漁業育苗場查看花鱸魚苗和親魚培育情況。之后,一行人來到中集海工院,與經海漁業科研團隊、養殖團隊就2020年至今花鱸育苗工作進行階段性總結,雙方領導就現階段經海漁業已完成的育苗階段性工作予以高度評價,希望日后雙方能繼續發揮團隊精神,協作攻關。工作總結之后,溫教授及其團隊成員與經海漁業科研團隊、養殖團隊就國內北方地區魚苗培育成本如何降低、魚苗自殘等花鱸苗種生產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各種可行性的解決方案,并就今年新的科研合作方向進行了討論。
未來,經海漁業將與中國海洋大學魚類繁殖生理與種子實驗室團隊繼續在優質花鱸魚苗繁育等領域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中國花鱸深遠海網箱養殖業的發展。并通過“一條魚一個產業鏈”的全鏈規劃,提升國內花鱸品質,最終實現以海洋蛋白為核心產品,帶動全產業鏈發展,推動海洋漁業向裝備化、智能化、標準化轉型升級發展。
溫海深教授簡介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魚類繁殖生理、魚類生殖調控與品種改良,現任水產學院副院長兼任水產科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先后獲得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高校科教興魯先鋒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現任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海鱸種質資源與品種改良】(CARS-47-G06)崗位科學家、中國水產學會淡水養殖分會委員、水產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鮭鱒魚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動物學會魚類學分會理事、科技部“冷水性魚類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專家組成員、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海鱸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等學術職務。
中國海洋大學魚類繁殖生理與種子實驗室
始建于2002年,隸屬于海水養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功能實驗室之一。主要研究方向:魚類內分泌與生殖調控、魚類生理與繁育、魚類功能基因與表觀遺傳學、魚類基因組學與遺傳育種。近20年來,實驗室成員先后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近30項,其中包括國家參加“十三五”“863計劃”課題2項、國家“十二五”和“十三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項、國家“十三五”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項目4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7項、省部級課題10余項。